作业多与少,老师与家长用作业本就可勾通

2024-10-24 23:35:03

1、孩子的作业,不应是老师、家长埋怨的话题,应是共舞的乐器网上有一个顺口溜很耐人寻味:不写作业时母慈子孝,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乌嗷喊叫,连骂带教,让路人耻笑,邻居不能睡好觉。 这些话有些调侃的意味,却也真实地描绘了一些家庭孩子写作业时的情景。有的孩子不用督促自己就能自觉去写作业,有的孩子家长再三叫嚷不去拿出作业本,把家长汽个半死。真是同是孩子不一样,就是不一样。为什么有的孩子愿意写,有的孩子就不愿写,原因在哪?“负担”两个字可以解释其中之一。有的孩子把作业当成负担,他感到写作业是一种痛苦,为什么呢?因为他不会。不会他想破脑子也不行,时间在走,作业进行不下去,压力在增大,在他看来太难了,他又不敢和家长说,怕家长埋怨他上课没注意听讲。而那些愿意写作业的学生,把写作业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去做,为什么呢,因为他会,他很容易就把作业写完写好,敢拿出来给家长看,可能就会得到家长的表扬,或者奖励他一点好吃的,让他去玩。两种情况都在循环往复,最终都向极端发展。而这其中不同情况的家长都会有所反应,孩子不愿意写的,家长埋怨留的什么狗屁作业,孩子不会做,或者写那么长时间写不完,他就不会亲自看看老师到底留了什么,写不完第二天老师又埋怨家长对孩子不负责,可能打电话给家长,说一通不好听的,让家长憋气,老师也不看看学生都哪些作业没写完。家长和老师各说各的理。都没有负责任地找出问题的根源。作业写的快的同学,写完了就要去玩,家长有的也会埋怨,老师就留这点作业,能巩固今天学的内容吗,他有所不知,老师留作业也是有科学性的。当然不排除有些老师的随意性,没有科学合理的设计留下的作业,求量不求质,留大量的作业,让学生无形中增加无效劳动,使之写不完的写,重复无效的作业一直写得很晚,让学生疲惫不堪,让家长多有怨气,老师则感觉好心没得到理解,也是怨声载道。另外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普及,让老师找到了留作业最好方式,家长微信群,家长会在第一时间掌握今天学了哪些内容,都留下什么作业,防止了学生对家长撒谎和欺骗行为,而家长反映说这样留作业让孩子对手机产生了依赖,不是光给学生留作业,而是给家长留了作业,让家长监督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老师省心省事了。家长还是希望老师还是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回来,不能让孩子过多关注手机,防止因看作业而产生玩手机的毛病。可以说作业成了老师和家长互相吐嘈的一个话题,可他们各自为战,就没有发挥主动能动性,让作业能为双方搭起勾通的桥梁,双方都负起责任来,珍对每一个学生,家长在作业本的另一面写下孩子昨天在写作业时的表现,比如哪些问题让他为难,家长有什么想法和建议。老师也珍对一些学生,经常性在作业本上把家长的留言做一反馈。或者再作业本上留言把学生最近的表现及时的告知家长。如果都能认真去做去有效勾通,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可以根据汇总多数家长的意见,及时调整作业量,作业需偏重的内容,双方都可以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作业本就成了为教育好每一个孩子,弹奏出美好合谐教育乐章的乐器,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