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选择望远镜
望远镜一般分类上说可以分为双筒望远镜,单筒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我们平时一般指的望远镜都是双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的价格相差很大,效果也相差很大,如何进行选择呢?
.理解双筒望远镜的基本概念
1.棱镜结构:有保罗式POR
RO和屋脊式ROOF.从理论上来说,屋脊式的结构相对复杂,如果使用同样的镜片,同样的镀膜,同样工艺,保罗式效果会优于屋脊式。但是屋脊式望远镜的优点是外观小巧,做工精致,所以一般高档的双筒望远镜都是采用屋脊式的。
3.双筒望远镜的倍率:从手能拿稳的角度说,一般选择7-10倍的就足够。
如果您总观察几百米内的小目标,如车牌号,建议选择7-8倍的。如果观察距离需要更远的目标,建议选择10倍的。
只是您需要观测很远目标时,才建议选择10倍以上的。
经典倍率: 屋脊8X42,10X42 ,保罗8X40,10X50迷你望远镜10X28,10X25,8X30,8X26等。
没有充氮防水的机型都是低端机型,比如尼康阅野ST,就属于低端机型,没有充氮防水。而与之对应的阅野SX,售价比ST高一倍,主要因为其SX是充氮防水防雾的。所有的高清级别的望远镜都是充氮防水防雾的。比如博士能的LEGACY经典120150,就是一款非常典型的高端保罗式双筒望远镜。在2012年美国OPTICAL TIME周刊评测中,其得分原高于尼康的阅野SX。而尼康的阅野ST得分就非常的低。
理论上选择望远镜时,销售商提供的这三个参数说明,仅做参考。需要自己实际试用或者看看其它使用者的购买体会。
如果要选择高清级别的望远镜,建议选择国际上知名的品牌。镀膜上比较知名的是博士能PC-3镀膜,TASCO知名的红膜等等。
双筒望远镜(以下简称双筒镜)具有成像清晰明亮、视场大、携带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很适于天文爱好者用来巡天和观测星云、星团、彗星等面状天体。在晴朗无月的夜晚用双筒镜观测时,可见在广阔的视场之中繁星密布,偶尔有一两朵星云、星团点缀其间,令人心旷神怡。如果你过去一直使用高分辨率、长焦距的天文望远镜,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失掉了很多观测的乐趣,那么请试用一下双筒镜,你一定会被视场中平时未曾欣赏过的美景深深地陶醉。由于双简镜有着广泛的用途,所以在市场上它的品种繁多,性能也相差很大。
二. 双筒望远镜的光学系统
双筒镜采用的是折射系统,可分为伽利略式和开普勒式两种。伽利略式双筒镜结构简单,光能损失小、镜筒较短、价格也较低,但是,它的放大率一般不能超过6倍,放大率再增加,视场就会迅速减小,视场边缘变暗。成像质量也会下降,所以这种双筒镜用得较少。现在常见的是开普勒式双筒镜,它的视场比伽利略式的大,而且成像更加清晰,但开普勒式双筒镜成的是倒立的像,为了得到正像,在它的光路中加有转像棱镜或转像透镜,这些转像装置在地面观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像的倒正对天文观测来说无关紧要,不过正像望远镜可以给初学者找星带来方便。
三. 双筒望远镜的口径和倍率
表示望远镜性能的参数有6个,它们是口径、放大率、视场、相对口径、极限星等和分辨本领。介绍这6个参数的书籍和文章很多,本文不再赘述,这里只结合双筒镜的特点作一简单说明。双筒镜的口径、放大率和视场一般都标在镜身上。口径和放大率用两组数字表示,例如“10×50”表示这架双筒镜的放大率为10倍。口径是50毫米;再如“7×~15×35”表示放大率在7倍至15倍之间可调,口径是35毫米。放大率和口径是反映双筒镜性能的最重要的参数。选购时要特别注意。用于天文观测的双筒镜应选择口径大一些的,这样可以看到更多的天体。那么放大率是否也是越大越好呢?不是的。放大率的选择要根据观测的需要来确定。当口径相同时。用较高的放大率可以看到较多的恒星,但对于星云之类的面状天体来说,在低放大率时看起来却比高放大率时更亮些。而且随着放大率的增高,视场还会变小。与天文望远镜相比,双简镜的优势就在于它的视场大和适于观测面状天体,所以用于天文观测的双筒镜放大率不宜过高。
现在市场上常见一种变倍双筒镜,它的放大率在一定范围内可连续变化,这样它便具有多架定倍双筒镜的功能,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变倍双筒镜的缺点是视场小,结构复杂。由于有变倍的结构,所有的变倍双筒望远镜,都没有充氮防水防雾的功能。同时变倍双筒望远镜光路长,所以其通光率大为降低,所以同系列的双筒望远镜,变倍的比不变倍的亮度和清晰度相差很远。除非特殊需要,不建议选择变倍双筒望远镜。比如博士能LEGACY经典10X50比其10-22X50效果好很多,同样尼康ST10X50的效果也远优于尼康ST 10-22X50.
六.双筒望远镜的出瞳距离
出瞳距离是能够看清整个视场时眼睛与目镜的最后一片镜片间的距离。它的大小对于戴眼镜的近视患者非常重要,虽然摘掉眼镜重新调焦后仍能看到清晰的像,但当需要用肉眼和双筒镜反复交替观测星空的时候就很不方便了。另外戴散光眼镜的人如果摘掉眼镜,无论怎么调焦也是无法看到清晰的像的。
要戴着眼镜看清整个视场,出瞳距离予少应为14~15毫米。当出瞳距离少于8毫米时,即使不戴眼镜的人使用起来也会感到不方便。
七.双筒望远镜的增透膜
当光线由空气进入玻璃或由玻璃进入空气时,大约有5%被反射掉。双筒镜每个镜筒的物镜、棱镜和目镜加在一起,一般有10~16个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如果这些表面未经任何
处理,那么入射光线因反射就要损失50%左右。为减少这种有害的反射,现代的折射望远镜在各光学表面都镀有单层或多层增透膜。多层增透膜的材料是氟化镁。单层增透膜只对一种特定波长的光有最佳增透效果,对其他波长的光增透效果稍差,它可使每个表面光的反射减至1.5%,如用于双筒镜的所有表面,光的透过率可超过80%。好的多层膜每个表面光的反射率只有约0.25%,如用于双筒镜的所有表面,光的透过率可达90~95%。一般情况下,目视望远镜的单层增透膜对5500埃的黄绿光增透效果最佳,因为人眼对这种光最敏感。远离这一波长的蓝光和红光的反射就多一些,因此我们看镀了单层膜的镜片是蓝紫色或红色的。镀多层膜的镜片呈淡淡的绿色或暗紫色,太厚的单层膜看起来也会呈现出绿色,已经发现国外有的制造商以此来充作多层膜,不过它反射出的光线比真正的多层膜要强得多。有人会觉得大口径的双筒镜即使镀膜质量差一些也没关系,它的口径可以弥补光线的损失。其实不然,双筒镜内部各表面的反射光会形成杂散光,降低景物的反差,使像变得模糊不清,在日光下观察阴影中的物体时,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在镀膜质量差的双筒镜中消失在眩目的光辉里的目标,用镀膜质量好的双筒镜就很容易看到。
根据质量不同,增透膜可分为以下几种,它们一般都标在镜身明显的位置上。
CoatedOptics(镀膜):因为没有一家正规的制造商出售完全不镀膜的双筒镜,所以这实际是一种最低级的增透膜。它只表示至少在一个表面上镀有单层增透膜,通常是在两个物镜和两个目镜的外表面镀膜,而内部的镜片和棱镜都没有镀膜。
FullyCoated(全表面镀膜):所有的镜片和棱镜表面都镀了单层膜,但如在目镜中使用了光学塑料镜片,则可能并未镀膜。
Multi—Coated(多层镀膜):至少在一个表面上镀有多层膜,其他表面可能镀了单层膜,也可能根本没镀膜,通常只在物镜和目镜的外表面镀多层膜。
FullyMulti—Coated(多层全表面镀膜):所有的表面部镀有增透膜,一些制造商在所有的表面都镀了多层膜,而另外一些只在部分表面镀多层膜,其他表面仍镀单层膜。
增透膜质量的好坏与双筒镜的成像质量关系甚大。在选购时要认真加以鉴别。
增透膜最为知名是博士能PC-3,这种技术,进行了多达60层的多层全表面镀膜,大大提高望远镜的亮度和清晰度,这个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博士能传奇系列和奖杯系列望远镜,比如博士能的传奇LEGEND 191042采用ED镜片,是一款超高清的双筒望远镜。
十一.双筒望远镜的两种附件——支架和滤光片。
在白天我们可以用手举着双筒镜欣赏风景,但是,用手举着双简镜进行天文观测是不合适的,即使肘部有支撑也是不好的。用于天文观测的双筒镜应该有一个稳固的支架,通常做成地平式的就可以了,口径小于6厘米的小双筒镜重量较轻,一般的照相机三角架完全能支撑住它,只需动动脑筋。白己做一个双筒镜与三角架的连接装置就可以了。无论是白天在强烈的阳光下观看风景还是晚上欣赏夜空中的美景,滤光片都是一种很有用的附件,你的双筒镜买来时如果没有滤光片,可以和滤光片的生产厂家联系。还要提醒一句,如果搞不到能加在物镜前面而且透光量足够小的滤光片,千万不要用双筒镜直接看太阳,因为这时目镜后面的温度往往高到能够使滤光片炸裂的程度。
十二.选用儿童望远镜的误区
现在很多未成年的小孩,都喜欢使用望远镜。很多家长认为,小孩使用望远镜只是玩一玩,随便买一个几十块钱的就行。
这确实是大错。小孩为成年,眼睛为正式成型,这是后使用一款品质差的望远镜,由于望远镜又放大作用,如果望远镜的清晰度以及成像的屈光度有问题,将大大伤害孩子的视力。这比看电视影响大多了。
所以建议,儿童一定要使用高清级别的望远镜。如果您对望远镜不是很了解,一定要购买上千元的大品牌望远镜,否则宁愿不要给孩子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