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学习倦怠家长如何应对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业压力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以及缺乏成就感,对学习失去兴趣或缺乏动力,感到身心俱疲的一种心理状态。学习倦怠是每个学生都可能产生的普遍问题,只是程度因人而异,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对学生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家长一定要重视,及时处理。
原因分析
1、第一,学习强度大,学业负担沉重。现在的中小学生面临的一个普遍情况就是学习任务重,除了课堂上要接受新知识之外,课后还有大量作业以及复习粲崛纫鳍预习任务。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家教辅导班,名为辅导,其实就是专门辅导学生做作业,把学生集中在一起做作业,遇到不会的题请教辅导班的老师,老师再具体指导。这里所说的辅导班老师大多是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一般情况下,学生下午一放学就会到辅导班做作业,大概六点开始,一门一门写。一般来说老师辅导的时间是两个小时,到八点辅导老师离开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还在那里写,没有几个能写完回家的,中途还有家长来送饭。辅导班的管理员说学生几乎每次都要九点左右才能写完作业回家。对于一个小小的初中生,每天从早上七点起床上学到晚上九点回家,除了中午吃饭能休息一会儿,学习时间甚至超过了白领的8小时工作时间。除了周一到周五正常的上学,周末也被家长送去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或兴趣班,很多孩子都没有享受过一个真正的双休日,没有快乐的童年。所以现在很多学生对学习充满厌恶甚至是敌对的情绪,发现不了学习的快乐,学习成了一种负担。

3、第三.习得性无助,缺乏自信心。我们都知道考试失败,学习困难,作业出错等都是学习过程中常有的事,不必大惊小怪,知错能改就是一种进步。但是由于目前的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疏导做得还不够,所以忽视了这方面的教育。学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很容易气馁、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这时候教师和家长如果不及时疏导,就会加重学生的自卑心理。家长要告诉孩子挫折是常有的,只要坚持、不屈不挠、不断努力就能克服障碍。俗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习对孩子失去了吸引力,那么孩子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面对挫折时的焦虑、失望、紧张、不安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孩子就会有习得性无助感,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也就不足为怪了。家长不要一味只看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情绪体验。家长也要注意预防和合理解决孩子的习得性无助。


2、第二,家长要换位思考,调整自己的不合理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很多家长的共同期望。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出入头地,成为优秀的人,但是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家长在要求孩子这样那样的时候也要不断反思自己,这些要求过分吗?合理吗?科学吗?如果是我,我能达到这些要求吗?家长要意识到上一所好的大学不是所有孩子的发展道路,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以及孩子的天赋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高考不是惟一的出路。我们的世界冠军比如邓亚萍、郭晶晶等人,她们并没有上过所谓的名校,但是她们依然成功了。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必非走高考这根独木桥。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其他方面的特长,比如画画、唱歌、跳舞等,可以有意识培养孩子这方面的才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朗朗就是典型的成功例子,试想如果朗朗的父母当时也像大多数父母那样逼着朗朗好好学习,认为弹琴是荒废学业,那么我们就少了一位优秀的音乐家。所以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个清醒的认识,形成合理的正确的期望,这样对孩子的发展也是一种促进,而不会对孩子形成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