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黑龙江特岗教师备考:去个性化 vs 去人性化

2024-10-21 12:44:45

2021黑龙江特岗教师备考:去个性化 vs 去人性化

一、考情分析

1、在全国教师招聘考试中,相关群众心理的考点颇多,主要考查题型为单选和判断等客观题。其中,有一种群众影响现象叫“去个性化”,该概念的名称同教师职业倦怠中的“去人性化”概念名称虽仅一字之差,含义却各不一样,接下来就重点去梳理并区分一下这两者的不同点。

二、知识详解

1、去个性化去个性化又称“去个体化”,指在群众中的个人,有时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而觉得责任该由大家负,从而使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或消失,一旦个体的控制系统减弱,暴力与反道德行为就可能出现。

2、通俗点理解,去个性化其实就是反映了一种责任感丧失的现象:在正常的单独条件下,个体一般不会做反道德的事情,但是在群体的隐藏之中,个体却做出了反道德的事。比如:有个小孩落水了,一群人没有下水救人而是看热闹,就连平时很有爱心的、有救人经验的人也都在看热闹,全然忘了自己的技能。这就是一种去个性化现象。

3、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二:(1)匿名性:正是因为群众集体的隐蔽,行为者觉得不需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所以增强了去个体化现象的效果。(2)自我意识的降低:人的行为通常受道德意识、价值系统及所习得的社会规范的控制。但是在某些情境中,个体的自我意识却失去了这些控制能力,觉得没有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不顾及行为的严重后果,所以也促使了去个体化的现象的发生。

2.去人性化

1、去人性化是只可以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谪藁钴碳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比如工作中对客户和服务对象冷漠,让人感到“冷血”;教师减少与学生的接触,并拒绝接纳学生,对待学生像对待没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等,这些都是去人性化的表现。这种现象的产生,同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密切相关。玛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耗竭,即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二是去人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三是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其中去人性化是职业倦怠中最典型的特征。综上可述,两者概念与所属内容领域各不相同。去个性化属于群众心理中的群众影响现象,而去人性化则属于职业倦怠的典型特征。

三、考点演练

1、最近,市级模范教师牟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讽刺、挖苦学生,而且对学生的提问爱搭不理。这反映了教师职业倦怠的( )特征。A.情绪耗竭 B.去人性化 C.个人成就感低 D.挫折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玛勒斯的教师职业倦怠特点。玛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耗竭,二是去人性化,三是个人成就感低。

2、A选项,情绪耗竭是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同题干中教师已到达讽刺、挖苦学生的职业倦怠程度不同,故A选项错误。B选项,去人性化是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这同题干中教师对学生爱搭不理现象相符,故B选项正确。C选项,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这种职业倦怠现象已是最严重的状况。题干中教师还未达到对自我工作价值进行否定的程度,故C选项错误。D选项,挫折感不属于玛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特征,故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A、C、D选项与题意不符,故B选项正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