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沾酒就脸红的人都是能喝酒的吗
1、我们通常说的「醉」,是由血液中乙醇含量的上升引起的。喝酒脸红的人,与其他人相比,分解乙醇的能力是相当的,但分解乙醛的能力却几乎没有。体内乙醛的堆积会在梯瓣氨割开始饮酒的时候引起醉酒症状,但在症状缓解后,继续饮酒也不会比其他人更容易「醉」。(因为具备分解乙醇的能力)喝酒脸红的人,如果长期大量饮酒,会对醉酒症状逐渐适应(对乙醛的耐受提高),变得「能喝」。(注:对于醉酒症状的适应,人体对乙醛的耐受提高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对于这种通过锻炼增大酒量的现象,还存在另外一种解释。在肿瘤组织中,ADH(用于分解乙醇的酶)与 ALDH(用于分解乙醛的酶)的活性比为 20.5 : 1,而在正常组织中,此比率是仅为 10 : 1。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癌细胞的代谢系统,其将乙醇氧化成乙醛的能力很高,但将乙醛进一步氧化的能力却很低。也就是说,一旦有乙醛堆积引发部分细胞癌变,机体分解乙醇的能力还会变强!这样,就更不容易「醉」了。

3、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心有余悸?对不起,我还没有说完。对于携带aldh2*2的酗酒者,其肝脏细胞内的 ALDH 为突变二聚体(AL肛舀辨乔DH2*2/*1)。此酶缺乏将乙醛继续氧化的活性,故无法及时消除由乙醇氧化而成的乙醛,大大增加了该类人群罹患肝癌等 ALD 的风险。ALD 即大量饮酒引起的肝脏病变,称为酒精性肝病,可能引起肝癌。虽然 ALD 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但这类疾病与酗酒的相关性却非常明显。体外试验显示,对于携带aldh2*2的酗酒者,其淋巴细胞中的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频率(5.88±0.58)明显地高于携带野生型基因的酗酒者(3.20±0.80),而非饮酒者的交换频率仅为(1.56±0.41)。由此可见,aldh2*2显性突变与 ALD 的发生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个体间遗传差异是酗酒者对 ALD 是否易感的基础。最后来看个图:

5、所以说,喝酒脸红的朋友,就不要轻易锻炼酒量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