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发劲技巧

2024-10-27 02:49:20

1、一:发力的中心点不同;以西方拳击散打为代表的外家拳,用的是“腰胯力”。这是人的“惯性思维”,符合人的常识反应和习惯。没受过良好武术训练的人,只会用“胳膊力”,只有手上的一点点力量,最多加上肩膀的摆动力量,基本上发不出多少力量,不容易伤人。因此常见普通人打架,看起来很凶,你来我往的打一场后,只会造成一点皮肉伤,不会有什么实际的损害。但是如果善用“腰胯力”的人出手,一旦被击中身体的重要部位,就很可能受重伤甚至死亡。因此,善用腰胯力的人,也是很有杀伤力的。当然,要把“腰胯力”很好的使用出来,需要大量的重复训练,建立习惯。如果有一个好老师,一般来说,一两年就可以培养出来一个优秀的“外家拳杀手”了。真正的太极拳,以及中国真正高深的“外家”少林拳等传统拳术,发力方式都是用“丹田力”。也就是说,发力的来源不是用腰胯的扭转而实现的,而是用小腹中的“丹田”作为中心,力量像是爆炸一样的传递到四肢上用于打击对手;因此有些拳派,也称这种力为“爆炸力”。如太极拳经言:“如巨炮摧薄壁”(“巨炮”是指“巨大的爆竹”,非大炮也),用来形容这种力的发力,就如同丹田内发生爆炸的时候向四面八方炸开来的感觉。有时候这种发力又被有些拳派称为“整体力”,如形意拳等。因为说不清到底由身体的哪个部位发出这种力量,需要动用全身的肢体互相配合,整体地全身一抖动,才能够发出来。一些传统武术门派,把这种发劲的方式,形象也很粗俗地称为“狗抖擞”劲。张三丰太极拳经中说:这种发力就是“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因为在使用这种力量的时候,会不自主地出现“哼哈”的声音。这种力量的最大好处是发劲短,快且猛烈,可以发出“咏春寸劲”这样根本不用腰胯,外形不动,但是打击力量却很强大的拳。实战意义上,如果懂得这种发力方式后,能够以外家拳想象不到的速度和力量以及方位,发出沉重有力的拳来。同时,也因为需要的发劲距离很短,因此可以在很快的时间内再度发动攻击,因此发拳很猛烈;可以在外家拳手无法理解的距离和方位上发出力量来。因此古人记载中说:一旦学会这种太极拳,“得其一二,已足胜少林”。(不过估计也是目前这种一龙式的少林拳,我知道古代真的少林拳,集刚猛和柔软灵巧于一身,是很难对付的)。要想感受这种丹田力也不难。比如一个人被对手压倒在身体下面后,我看到的大多数拳台对抗中,由于失去了平时发力的支撑姿势,往往双方都不太能够有效地击打对手,即使打上去看上去也软绵绵的,没有力量可言。如果是懂得用丹田力的人,可以在这种“狼狈”处境下轻松击出强大的力量来,很快就把对手击昏的。你想试验一下你是否懂得丹田发力也很简单:两人很近地,面对面双脚平行站好,两只手也平行放在对方肩膀上,不准收回手来,也不准转动身子;在身子站直站正的情况下,要求手从对方肩膀上直接击打对方的头部。如果你只会外家的腰胯力,就样的姿势基本上不可能发出有力量的拳。但如果懂得发“丹田力”,一下就可以把对方轻松击倒,击昏!这就是差别所在!因此外家拳手对打中互相搂抱在一起的时候,往往双方都无法击打对方。如果你遇到的是太极拳手,跟他“搂抱”在一起的时候就要倒大霉了。实际上太极拳手作战的时候,就是要求尽可能贴近对方来打的。目的不是为了摔倒对方,而是让对方处于无法发力的状态,同时自己可以任意施展。

太极拳发劲技巧

3、三:打击中依靠的支撑点不同。如果留心外家拳的攻击发力动作,就会知道:他们在击拳发力的一刻,是依赖双脚站稳身子,成一个“人字桥形支撑”的样子。如果不让他们这样做,他们就无法发力。这也是一般人的习惯,一旦发力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一定要两脚站稳才行。南拳一派,注重练“硬桥硬马”,特别注重马步桩,因此就知道他们这一派就是典型的强调腰胯发力的拳派,不是太极拳。然而,太极拳把这种支撑发力的动作称为“双重”,是违反太极拳拳理要求的。太极拳要求无论是否发力,重心都只能有一个点,分别在两足之间不断转换。因此,太极拳真正发力打击对手的一刻,实际上是单足站立的,不允许出现“双足鼎立”的情况。大家可以试试看,用一个脚站着,试图用双手分别发力打沙袋试试。大多数人是无法发力的,因为这个动作不能够让你转动腰胯来发力。只有懂得“丹田发力”的武者,才有可能单脚站定,双手轮流地,连续地,轻松地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出强大的摧毁性力量来(转帖注:这个不懂,也不太好理解,希望罗老师释疑)。这种太极拳的力量,不一定比腰胯发力的力量更大(据说到了某种阶段后会无坚不摧,但我目前还没有实证,不敢说一定是这样的)。但是由于它转换很快,而且喜欢找对方的弱点下手,已经足够造成很大的打击力,因此似乎也没有必要强调如同钢铁一般的力量。它的主要优势是灵活机动,变化多端,令人防不胜防,而不是力量的刚猛。大家了解了这个原理后,就知道武僧一龙号称“咏春拳传人”是有问题的。因为他根本就不会这种丹田发力的方式,没有资格认为他掌握了“咏春拳”等中国传统武术。因为他依然只会采用“腰胯摆动力”来进攻和防守,最多只是一个散打选手,而不是“中国传统武术传人”。他没有资格来“代表”中国武术。也提醒各位有心习武的人:别以为打打木人桩,练练桥手,就认为是练咏春拳了。咏春威力的奥秘,来自于“内”在的修炼,而不是招式奇特等“外”在的东西。如果不懂今天我说的丹田发力模式,就没有资格称自己懂得“中国传统武术”。电影【咏春】中的快速打击对手几十下的模式,看上去很好看,其实真打绝不可能是这样的;最多只是练法。其实恐怕练法都算不上,只“表演法”。因为真想练出丹田力,是不可能这么快速的练习发劲的,相反,要很慢的发力才行。实际上,懂得丹田发力的动作后,什么拳的招式都可以模仿,而且比别人模仿得还像一些。太极,形意,八卦的出手,莫不如是,只是细节和方位手法略有不同。甚至你可以博采百家之长,连外家拳的动作方式都可以学;但是骨子里用的“基本功”依然是“丹田力”。可能有点像金庸的“无相功”一样,是一种基础性的东西,可以融合一切武功。因此具体招式并不重要。   

太极拳发劲技巧

5、五:如何理解太极拳的穿透力。很多人都知道,太极拳有“内力”,这种内力作用到身上后容易给内脏造成强烈的震动而受伤。的确是这样的,太极拳一旦作用到身上和大脑部位,的确容易造成“内伤”。这是不是一种很特别的“超自然现象”呢?我个人认为不是,当然,不排除有一些神功。因为我见过一些高手的记录,似乎他们能够发出一种我无法理解的力量来。但是普通的太极拳所发的“内力”,其实并不稀奇,依然是“丹田力”。由于这种丹田力的爆发速度特别快,(也就是劲特别脆);一旦全力发出,作用到人体的重心上面后,由于对方无法通过身体的移动来消解力量,因此力量很容易透进身体,造成内脏的伤害。因此大家会以为有什么神奇“内力”存在,难以解释。一些骗子借机利用人们对太极拳的神秘心理,故意玩什么神拳,一碰就把人打倒,还不伤人;完全违背了力学原理。外家拳则不一样,因为要借助身体的摆动扭转来发力,因此速度上相对一定比较慢,相对容易躲闪一些,因此不容易出现力量集中,透进身体打击部位的情况。同时,外家拳一般不善于打击对手的重心,因此身体也会通过自动反应来卸掉力量,因此看起来似乎对人的伤害不大。拳手对阵往往你来我往的可以打很多回合,而太极拳基本上一个照面就完了,一点也不好看。不过,细心的人会发现,搏击中有时会出现“KO”的情况,一个看起来并不严重的出拳,却把对手一下打到了。这就是因为对手在中招的时候,身体没有自动地移动来卸掉力量,一旦身体完全承受了直接的打击,也会造成严重伤害的,甚至会当场死亡。太极拳无非是利用了这种原理,专门在对手无法继续躲闪的时候--身体“僵死”的一瞬间发力;当然看上去打击的效率很高。其实用力的本源是一样的。只是善用时机而已,也证明太极拳对于人的悟性要求较高,不研究对手,只知道乱打的人,是不可能提升功力的。

太极拳发劲技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