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当两人用,简单十个时间管理技巧就能做到!
1、好讨厌,那就换件不那么讨厌事来做 高考前老师都会传授一系列备考技巧,其中一定会有这么一条:遇到不会做的题,先跳过,把容易做的完成再说。 其实工作上也是,如果一件事不是最紧急的,但又真的讨厌,那就先做那些不那么讨厌的事——等到最后再来啃硬骨头。有强迫症一定要顺着来的宝宝放轻松,别太为难自己了~ 这其实也是情绪管理,就像看丑的东西久了,就先看看帅哥美女,自然心生愉悦。而且,在当天任务完成一大半的背景下,人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3、找到兴奋时间段 一天 24 小时,但并不是每小时的价值都一样。比如一般上午 10 点时候,人会更疲惫,效率更低。所以,我们可以试着找到自己的兴奋时间段,把核心的工作集中在那段时间完成。 以我为例,比较兴奋的时间一般是上午 10 点半到 12 点,下午 4 点到 6 点。而晚上 10 点左右情绪会比较激动,一般会倒上一杯梅子酒,然后开始码字。

5、并不是每条微信都要及时回复 我们总是习惯于“讨好他人”,但其实,并不是每条信息都那么紧急。特别是在兴奋的时间段里,任何一秒的打断都是莫大的浪费。 所以此时如果有微信过来,我会马上判定是否重要又紧急,如果不是,那么看完后马上标注为“未读信息”,等到兴奋感褪去之后再回复。

7、拆分任务的标准是:能否执行 有些事情,看起来像任务,其实那是目标。比如找资料这件事,看起来就像任务。但当开始做的时候,大多数人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 但如果,把这件事以“渠道”的维度进行拆分,工作起来就轻松多了,例如,从以下渠道搜索: 公众号、知乎、研报、官网、行业网站(如虎嗅)、知网、微博、淘宝(是的,这也是个渠道)

9、充分利用工具 如果嫌写东西费时,那就借助语猕智烈寓音转文字工具,例如「有道云笔记」「讯飞输入法」都可实现。 如果嫌每天搜集新闻的渠道太多,那就利用「即刻」一类的工具把信息源整合,一并阅读。 如果嫌手绘太麻烦,那就用「幕布」或「Xmind」等工具梳理逻辑。如果嫌排版麻烦,那就利用 Markdown 来快速实现。科技的作用不就是为了我们节省时间,更好地生活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