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的化妆方法

2024-11-04 01:47:39

1、[妆粉]  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鲜明地道出了化妆与审美的关系。  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 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使皮肤保持光洁。还有一种香粉,是用粟米制作,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  手法:现在我们只要用粉底液就能轻松起到遮盖瑕疵、均匀肤色的效果,但是粉底液之后使用粉饼或散粉起到定妆的效果,注意粉质要细腻,并且粉中不要含珠光颗粒,重在强调素雅的妆面和细腻的肤质。

古代女子的化妆方法

3、[胭脂]  所谓的“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古代女子的妆面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除了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材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及苏芳木等。  手法: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色来,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说,就是根据这种化妆方法而来,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词,即指这种妆式;还可以先在面部上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由于用色的程度不一,名称也不同,浓艳者称“酒晕妆”,稍浅一些称“飞霞妆”。

古代女子的化妆方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