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洞不是你想玩,想玩就能玩!该怎么玩看这里
1、洞穴探险最早在中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洞穴探险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国,东吴孙权就曾派人在太湖边探畲驶郜杏测过一个洞穴,当时奉命探测的人在进入洞穴17公里后,出于恐惧终止了探测。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凸熬甾胄留下探洞记载的国家,北宋年间,王安石曾在《游褒禅山记》中写到。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描述洞穴活动的文字记载。明代徐霞客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洞穴探险家。作为最早的探洞者,他沿着王安石的足迹,开始了他户外旅行之外的另一探险活动:洞穴探险。在他留下的《徐霞客游记》里完整地记录了他亲自探查的南方300余个岩溶洞穴的情况。我国是全世界洞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地表外的碳酸岩出露面积约91万平方千米,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岩分布面积达到340万平方千米。岩溶洞穴数以万计,洞穴探险资源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南方黔、滇、川、桂、渝、湘、鄂、粤等区域为最重要的岩溶区,碳酸盐岩总厚度在一万米以上。

3、洞穴探险需要注意洞穴保护:由于洞穴探险运动慢慢得到普及,目前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很多探险爱好者缺乏洞穴保护意识,洞穴常常遭到污染和破坏。在一些不需要绳索技术进入的平洞,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遭到盗采的钟乳石。而大家应该知道洞穴里的钟乳石是需要经过数十万年才能形成的,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很难恢复。洞穴空气:雨水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了碳酸,沿着灰岩裂缝渗透,并溶蚀灰岩,然后碳酸钙沉积下来,二氧化碳露出。在不通风的洞穴角落里,常常会形成非常危险的二氧化碳区域。意外事故: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但是意外还是有可能会发生的。如果是轻松,可以让队伍陪同出洞,如果是重伤或失去了行动能力,那么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尽量与外界取得联系,请求救援。

5、洞穴探险的前期准备首先要搜集资料,包括洞所在地的地理信息,不同季节的降雨情况,查阅前人探洞的经验分享,有没有地下河等;其次是体能训练,主要是负重上升、下降训练,要在训练场反复练习;还需专业教练教导如何使用器材,以及安全措施和特殊线路通过等;然后是购置装备,包括静态绳索,深度不同长度也不同,全身式的安全带,上升下降器材,探洞头盔、鞋、衣服、手套,还有照明设备和食物,有时候还需要潜水器材,当然了还要带上摄影器材,整套装备重约15公斤左右。最后也是最重要一点是先考虑撤退方案,然后才是进入方案。探洞是一项非常危险的活动,而且最脏最损耗器材,对于一般爱好者来说,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目的,就不要太深究或者非要做那些超越自己极限的事,循序渐进才好,千万不可冒进。(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