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养生之道
1、好的睡眠环境《内经》中说:“躁则消亡,静则神藏。”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在心情平静的时候,才更容易入睡。睡前过多的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都可能会引起失眠。因此 人到中老年一定要心胸开朗,入睡之前需要排除私心杂念,把心思都放在 “睡眠”上,这就叫做 “先睡心”,只有这样才能睡得快、睡得安稳、睡得香。

2、起割觏涩终居有规律我们生活要有一定的规律。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人体内有一架精密的 “生物钟”,它时刻在规定着人恽贴淑溪类生命活动的进程。中医学也主张,不同的季节应该安排不同的日常起居,如春季起居讲究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季讲究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季要求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提倡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只有养成了按时入睡的生活习惯,每到就寝的时间才可以安然入睡。此外就寝前要洗脸、刷牙、漱口,尤其用热水洗脚更有助于睡眠。睡觉前看书看报、饮咖啡、喝茶、吸烟等,都会引起兴奋而导致失眠。

3、注意劳逸适度当一个人缺少运动和劳动时,入睡会比较困难。相反,当一个人过于劳累时,也很难一下子入睡,因此要注意劳逸适度,才能保证良好的睡眠。尤其是老年人 退休之后,脑力和体力活动有所减少,由于劳逸不当,常常不能够熟睡。这就要求老年人白天可以适当做些体力活动,或在睡前散步20~30分钟,这些都能帮助 睡眠。
4、适宜的室温《十叟长寿歌》说:“七叟摩巨鼻,空气通窗牖。”歌诀中说的就是睡眠时要保证空气新鲜,即使冬季白天也应在睡前开窗换气。但是要注意睡眠时,要避免 “穿堂风”和 “隙风”的袭入。除以上这些睡眠要求之外,还要创造入睡的条件,如被褥柔软暖和,夜里室内光线暗淡,温度、湿度要适宜,并且保持安静等因素。

7、要避免久卧中医学认为 “久卧伤气”,这话的意思是说,久睡会影响人的气机运行,从而造成气血不和,甚至出现头昏、眩晕、四肢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现象。即使患有慢性病而 久卧床榻的老人,也不要整天躺在床上睡觉,应当尽量活动肢体,或是变换卧姿。如果出现久卧嗜睡,则应请专科医生进行身体检查。
8、要适当服药有人说失眠可以服用一定量的安眠药来帮助睡眠。事实上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长期服用安眠药,容易破坏睡眠节律,还容易使人白天昏沉欲睡。因此,失眠者可以适度选用少量的安眠药,但不宜用对肝脏有损害的巴比妥类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