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常见的五种病态心理分析

2024-11-23 20:48:31

1、  症状1:喜欢钻偏难怪题  表现:许多同学认为攻坚阶段,就是需要大量偏、难、怪的题目才能显示水平,才能拿下高考中的“压轴题”。  解药:《考试说明》明确指出,不考偏题、怪题。建议大家别做无用功。只有牢固掌握常规思维,常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即使是尖子生,花费很多的时间钻研偏、难、怪题也不是一个好现象。  口诀:重视双基、淡化偏怪,针对训练,重点专练

2、  症状2:题目做得越多越好  表现:许多同学漫无目的做题,做得麻木了,效果也就差了。有时,基本的东西还模棱两可,没有过关,经过大量做题后,巩固了或默认了某种不正确的认识,反而有害无益。  解药:《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注重基础,考查能力。只有基础知识了如指掌,深刻理解了,做题才是有效的。要多做些基础题,但基础题一定要强调落实,动笔写出,特别要注意规范的表述。  口诀:回归基础、精选练习、持之以恒,量力而行

3、  症状3:不注意知识系统化  表现:不把知识系统化,是复习效益低下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没有系统,就难有头绪,各知识间就彼此孤立,各部分内容复习到什么火候,哪些地方过关了,哪些地方还是薄弱环节,心中无数。  解药:第一轮复习完后,应在各知识点梳理的基础上,找出各知识点间和方法间的有机联系,形成知识网络。通过简洁的归纳,不仅可梳理这一部分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今后做那些有难度的题目提供一种可行的解题思路。  口诀:梳理知识、形成线索,串联线索、结成网络

4、  症状4:不注重抓学科体系重点  表现:有些同学希望各个学科、各个知识点面面俱到地学,最终的结果浔秣醚溺却是样样都想抓,样样抓不牢。  解药:当基础知识和方法复习一轮以后,我们应该抓住重点来学。这里的重点,一方面要注意重点学科的学习,差的学科上升空间大,应予以重视,促进学科间平衡。另一方面,要理清学科内的重点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力争触类旁通,形成能力。再一方面,各个知识板块中的重点内容,要能够在知识梳理过程中,有所把握,高质高量地练几道,不贪多,只求精,精益求精。还有,对重要的方法也要作为复习重点,争取以少胜多,举一反三。  口诀:合理取舍,深化重点、追踪热点、有的放矢

5、  症状5:不善于总结归纳  表现:这种症状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题海战术导致的后果。拼命做题,认为廪咫錾净做多了,接触的面广了,题型见得多了,方法总会练到的。题海茫茫,能做完吗?效率太低,效益太差。  解药:复习中,我们应该总结归纳知识系统;也要总结归纳存在问题,形成错题档案;又要归纳解题方法,如归纳某些问题的共同解题思路,并总结某种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和某个经典问题多种解题途径;并要归纳不同知识内在联系和相近知识的本质区别,把知识学透,把方法用活。  口诀:由表及里,总结得失、总结方法、举一反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