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的应用现有难题

2024-10-13 14:58:48

1、 一是高耗能。海水淡化属高耗能产业,这一结论已被世界自然基金会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公认。无论是膜技术还是蒸馏技术都需要大量能耗,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生产1吨水也要耗电4.5度左右。假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184亿吨的年调水量全部用海水淡化的方法生产,年耗电量将高达828亿度,约相当于三峡工程一年的发电量,将增加消耗近5000万吨燃煤,增加二氧化碳排放6000多万吨。在节能降耗、严格控制碳排放的时代背景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选择。

2、 二是水质对人体健康存在影响。淡化海水水质无法与天然淡水相比。据国内外研究文献,淡化海水作为饮用水存在许多的技术难题,如膜法生产的淡化海水硼含量超标,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而自然淡水基本不含劐滤厦霎硼元素;淡化海水中有益矿物质含量很低,易引起人体营养物质流失,造成多种健康隐患等。目前,生产用于饮用的淡化海水都要和自然淡水混和(混和比例1:3左右),还要进行矿化处理,也就是模拟自然淡水后才能饮用。如果通过提高工艺解决上述问题,需在原有基础上额外增加较多成本。如中东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淡化海水进行矿化调节等深度处理,使其达到饮用水标准。

3、 三是海水淡化污染排放对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海水淡化会产生浓盐水、添加剂等多种废弃物,目前多直接排入海洋,如大规模生产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淡化海水产生的高盐废水盐度比海水增加约1倍,一般有直排入海和用于化工制盐两种处理方式。制盐方式由于受占地、盐场接纳能力、市场需求等因素限制,一般很少采用。大量浓盐水排放到海中,将严重扰乱附近海域的海洋生态,对耐盐性较差海洋生物产生显著影响,造成渔业等海洋经济损失,一些国家和地区曾因此对受损渔民进行过赔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