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的6个误区

2024-10-19 21:24:46

1、误区一:血压低于140/90毫米汞柱就可以了很多时候人们都以为血压将至140/90毫米汞柱就足够了,其实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根据国外的最新研究资料显示,血压在理想的范围类越低越好,当然患者应可以耐受,没有其他任何不适表现,对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时,患者血压水平应低于130/80毫米汞柱,这样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发生率,延缓肾功能恶化。

心脑血管病的6个误区

3、误区三: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才得的病不少年轻人认为,冠心病盒高血压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与自己关系不大。但事实是,就高血压而言,仅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经达到8%左右,当然这其中一部分是继发于其他疾病而出现的高血压,但是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还是应该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30岁以后,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并且纠正诱发血压增高的过量饮酒、口味过咸等不良习惯。其实,冠心病就是心脏血管的动脉硬化了,该病的形成过程其实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当然,由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人发病的年龄也不一样,有些人甚至于医生也不出现明确的症状。

心脑血管病的6个误区

5、误区五:做支架等于万事大吉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支架植入技术的出现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多心绞痛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消失,甚至恢复了体力活动;因此有些人错误的认为,放完支架后就没事了。其实,支架治疗只是一种物理治疗,通过改善血管局部狭窄,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引起的相关症状,缓解心绞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但是,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他部位血管同样也会发生狭窄,冠心病的危险性仍然从在,也就是说冠心病没有“治愈”。况且有些患者血管病变较多,支架只放在几个重要部位,还有的狭窄血管没有放支架,或者支架植入后又出现了血管狭窄,都会使患者继续出现心绞痛症状。合理地使用介入技术无可厚非,不过,滥用支架则是非常不可取的,和心血管疾病作斗争最重要的手段是改变生活方式,而不是仅依赖于做支架,毕竟此病的根源在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露在脚下,走向健康,从心做起,能走的走起来,能动的动起来,显然会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起到很好的效果。即使做了支架,也不等于就万事大吉了,患者应该注意控制血脂、血压,规律运动,戒烟。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等,并按医生的要求根据病情继续服用相关的治疗药物。

心脑血管病的6个误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