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及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方法
1、古人说:“事事留心皆学问”,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的品质,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周围的事物。

3、辽阔多彩的自然界是培养孩子观察的好天地。就拿自然界的色彩来说吧,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纷繁各异。梅花是红的,桃花、石榴花亦是红的。但它们红的色彩浓淡各具特色;大海是蓝的,但它随着时辰的变化而变化无穷。阴天和晴天,早晨和傍晚,明月与黑夜,雷电与风雨,花草树木与春夏秋冬……目之所及,真是千变万化,美不胜收。让孩子每天观察大自然,并在日记本上描述,每天一个固定题目就是写天气,写大自然中的天气。观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活到老,“看”到老。观察要有恒心,要有持久性的观察心理。对生活周围的人和事,要学会跟踪观察,观察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透过事物现象,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使作文表达准确精当,入木三分。

5、把每天的作业当作一次考试,把作业和考试中的错题整理在本子上。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指导孩子学会归纳分析、树立,抓住问题的关键,条理化、系统化地解决问题;并通过错题集解决零散、疏漏等问题。如果,孩子的错题只在作业本上和试卷上做更正,时间长了就淡漠了,换了作业本,更是无从稽查,孩子和老师心中都无数,补救起来没有依据。每天将错题整理成错题集,便于抓住重点,发现规律,克服复习时盲目乱抓的现象,提高学习成绩。

7、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孩子在学校学到的主要是课眺螗熨膣本知识,孩子如果只是掌握课本上的那点知识,那么知识结构难免单一。阅读有益的课外书不但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人处事等。那些具有美好品格的书籍,那些富有人文精神的书籍,很容易在孩子的内心引起震荡。读书能够祛除内心的浮躁,让一颗心沉浸在文字宁静的世界里,给心灵以慰藉和滋润。还能祛除内心的空虚,让一颗心在知识的海洋中渐渐丰盈、充实起来。孩子在学校主要依赖老师、教材和课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看喜欢的课外读物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认知、主动吸收知识,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和确立主体意识,使孩子从依赖型的学习向主体型的学习转变。让孩子在读书时从一本书里面找出三个好词,或者一个好句子,摘抄下来。看到好词好句好段落,把它摘抄下来的时候,其实就等于强化了一次记忆。再随着平常翻看,就可以把别人的智慧,量化成自己的。需要写作的时候,可以从摘抄、引用、甚至模仿开始,慢慢写着写着就会发现,词汇量变丰富了,也可以找到自己的风格了。引导孩子写出自己从读过的内容受到的启发或教育,让孩子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有什么感受就写什么感受。

9、爱因盍嫫谧艰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以说一个人的想象力决定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思维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引导,创新思维也是如此。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想像,去创造,去寻求答案。要敢于别出心裁,追求新颖奇特。例如:小朋友画好示范画后,又在旁边加上一团黑色。当问他为什么要涂上黑颜色时,他回答:“那是小朋友的影子。”俗话说:“心灵则手巧。”对于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十分完善的孩子来说,动作是他们思维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不失为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让孩子每天用一幅画来记录和描述今天,是孩子发散自己的思维,展开无尽的想象,任由他标新立异。 这样还可以陶冶性情,丰富心灵。最后,让孩子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命名和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