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市古镇旅游攻略
1、观澜书院浦市的观澜书院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辰沅水靖兵备道道尹傅鼎在其增设书院,并从屯田项拨谷420石,作为师生的膏火费。书院初名“浦阳书院”,师生寄住文昌阁(今浦市医院)。嘉庆十八年(1813年)才正式在大定门(今浦市中心小学)修建书院。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上课采用大课堂。主讲者多为山长,有时成绩优秀的学生也登台讲授。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废科举,兴学堂,改为“官立高等小学堂”。
2、高山坪古驿道位于泸溪浦市到高山坪段,长约10公里、宽1~1.5米,青石板铺砌,是湖南境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驿道修建于明洪武年间,源于明王朝廷“防苗,治苗”的民族歧视政策。2011年3月,高山坪古驿道被公布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清时期,浦市镇处于古黔中郡"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运转中心,因紧靠沅江,水路交通方便,是通达滇 黔 川的主要驿站,古驿道青石板路面从浦市镇后街四方井起步往西,经杨家坪、高山坪进入凤凰县、铜仁、镇远、云南、四川等地区。历经时代沧桑,如今仅高山坪村段10余华里的古驿道保存完好,今人复盖着古人的足迹依旧在这条古道上往来着,而其它地区的路段虽巳失去完整,但仍能随处捕捉到不少远古历史的痕迹。
3、 浦市古街介绍浦市是两千多年以来中国大西南物资集散的重要商埠,享有“湘西四大古镇之首”的美誉,她是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地、多元文化的融合地、民俗风情的博物馆、英雄豪杰的大舞台、经济繁荣的大通道、红二、六军团革命活动主要根据地、贺龙元帅的祖籍地(高山坪村贺家寨)。历史上的浦市有3条主商贸街45条巷弄、10里长的城墙和12座城门、6座古戏楼、23座货运码头、72座寺庙道观、99座会馆堂坊商行、50栋古民居、206座古建筑、1130多栋封火墙“窨子屋”,据《辰州府》记载:“两岸之间,烟火万家,商贾辐辘,舟楫络绎,故一大都会也”,“骚人墨客,工农商贾,莫不以时云集于此”,无不昭显着古镇昔日的辉煌景象。
4、 吉家大院介绍:吉家三重院子是由三座窨子屋并列的组合式建筑,坐东朝西,由南向北依次称作头屋、中屋、尾屋,分别属于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建筑。吉家先人吉大绪是山西太原大树村人,明朝晚年官至太守,辞官后来浦市经商,迁浦后分为两大房:浦溪为上房,吉家头为下房。吉家主要经营木材和食盐,字号“吉元记”。发家后的吉家在门前与附近郊区置有大量田地,当地人曾这样描述吉家:“田连大院三座半,门望一千八百担”。昭示吉家的殷实富有和家兴财旺。


6、 国民党监狱旧址国民党陆军监狱旧址,位于浦市镇吉家头。旧址原为吉氏宗祠,系晚清建筑,砖木结构,由前殿、中殿、后殿构成,建筑面积1078.48平方米。一九三八年元月,监狱由国民党三十二旅从桃源陬市护送到浦市的吉家祠堂和天后宫,并更名为“国民党中央联合军人监狱”,一九四六年,由浦市迁移长沙朗梨市的斑竹塘。

8、上方寺上方寺俗名上庵,套趱咝鲞初建于明正德年间(公元1514年),用名卧云庵,后来换了住持僧,为使施主多布施于庵中,遂将庵名改为崇善庵。乾隆七年,崇善庵重修,时任知县胡儋题写寺名“上方寺”,流传至軎烩蔡怒今。上方寺最有特色的是“四大金刚塑像“和“枯骨堂”。位于上方寺内的四大金刚塑像高可两丈,威武雄壮,令人不敢仰视,沅水流域各寺庙中的四大金刚与之比较,都黯然失色。上方寺内还建有一座“枯骨堂”,是与其它寺庙不同之处。明洪武以来,旅浦客商日多,其间不乏患疫死于浦市者,这些人的朋友不愿朋友葬身异地,但也没有资材与精力将伙伴扶柩回籍,只好将同乡灵柩寄存于寺庙中。故而,卧云庵建成后,浦市外籍客商集资在寺后购地建“枯骨堂”,外籍人可免费寄存灵柩尸骨。“枯骨堂”内无佛像菩萨,仅一侧门供抬灵柩出入,正门通上方寺,供寺僧做佛会时入内焚香纸烧祭奠亡魂。堂内阴森可怕,没有一点胆气的人是不敢入内参观的。侧门边还有一个小小土地堂,当坊土地管辖着寄存在寺庙中灵柩里的亡魂。

10、万荷园万荷园位于上正街的吉家头,北靠浦市中心幼儿园,南接陆军监狱所旧址的防洪堤,面积120亩。栽种在监狱旁的粉红色荷花为5个月左右的花期,属观赏型荷花。而其它的多为本地自古就有的经济实用型的白色荷花,花期约两个月时限。万荷园是浦市古镇的生态观赏型乐园。荷花园边有古凉亭、上方寺、桐木垅古墓群及三口古井(其中一口是贺龙元帅亲手挖成)。荷园亭台楼阁、栏杆曲径,路边植有芭蕉、美人蕉、绿柳点缀,白鹭嬉戏,好一幅令人陶醉的人间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