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型天文望远镜的挑选
1、目视法检测物镜的分辨率 分辨率是衡量望远镜头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过去有些人总以为倍数大是最重要的,其实如果分辨率低,用大倍数看到的影像只能是模糊一片,倒不如用小倍数看得清楚。如果分辨率高,无论倍数高低,只要不超出正常范围都能得到最佳的影像效果。(一般来讲,口径50mm的望远镜,最好不超过50倍,口径200mm的望远镜,最好不超过200倍。)通常人们采用观察双星的方法来检验物镜的分辨率,但是我们都在白天购买望远镜,当时无法采用这种方法检验,即使在夜间购买望远镜,大城市中的污染也使我们很难看到合适的双星。于是我们受到了检验照相机镜头分辨率方法的启示,想出了在白天检测物镜分辨率的方法:在一张大白纸上画出粗细不同、间隔不定的线条,并标上号,粗线条间隔大的标号小,细线条间隔大的标号大,这样就做成了一个测试板,把它拿到物镜焦距10倍之外,不用目镜,通过物镜观察,能看清的线条标号越大,说明分辨率越高,标号越小,说明分辨率越低。这种方法适合检测差别大的物镜,如果发现几台望远镜差异不大,可把白纸移到50倍物镜焦距处,用低、中、高倍目镜分别观察。如果在高倍情况下,成像依然比较清晰,说明物镜分辨率高;如果倍数提高后成像质量明显下降,说明物镜分辨率低。这种方法很难检验某一台望远镜的物镜分辨率,但是在多台同型号望远镜进行对比时,能够区分有劣。在检测时,要使用同一套目镜,以免因目镜的个别差异影响了检测效果。这种方法检测的结果要比不加目镜进行观察准确些,但是由于检测时需要比较长的距离(一般50米左右),可能在购买望远镜时难以使用。那就要根据购买地点的具体情况来定了。如果上面所说的测试板制作起来有困难的话,可以用一张大报纸代替,报纸上大小不同的字就如同粗细不一的线条,同样可以检测分辨率。例如我们用天极F900-114望远镜与F900-93折射镜进行了对比,不加目镜、10倍焦距外进行观察发现114反射望远镜看不清的字,用93折射镜可以隐约看清,可见后者分辨率要高。而两台93mm折射镜时,也能比出高低。但购买时,最终我们选择了分辨率略低的一台,因为那台分辨率稍稍高出一点的,偏色极为严重,这也说明了我们市场上所销售的普及型望远镜质量差异的确非常大。检验物镜有无像差像差不止一种,最常见的是球差。一般来讲,望远镜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像差,只不过肉眼难以分辨。普及型望远镜一般也不容易看出像差,但是也有些产品像差严重。在挑选望远镜时,把物镜对准一些带有明显的横竖条纹的物体,如远处建筑物的窗户框、护栏等。摘去目镜,直接通过物镜进行观察,当把距离调整好时拧动微调,让这些线条在视野中上下左右慢慢动。移动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这些线条是否稍有弯曲变形,尤其是线条移动到视场边缘的时候,最容易看出像差。有时会发现一样粗细的窗户框在视场边缘变得中间细,两边粗,有些望远镜中,又会出现中间粗、两端细的现象,这都说明球差矫正不好。我还发现这样一台望远镜,当横竖线条在视场中移动时,会像波浪一样“滚动”,真不知道厂家是怎样检验的。除球差外,彗差也对望远镜成像有很大影响。严重的彗差会使星点拉长,像彗星一样长出尾巴,星星越明亮,这种现象就越严重。我们如果有条件在夜间挑选的话,可以直接用它看亮星,没有亮星可以看远处的路灯,如果没有被拉长的现象,说明彗差不很严重。彗差也是在视场边缘比较明显,反射望远镜的彗差有时是由于偏轴造成的,要调整好光轴再看。白天挑选望远镜很难发现彗差,除非彗差特别严重。检测时可以用望远镜看远处的烛火或小电珠,这需要两人相互配合完成。如果发现影像被拉长,说明彗差严重。彗差常见于反射望远镜,特别是在偏轴的情况下,即使是优质的望远镜一般也有彗差存在。在挑选反射式望远镜时,首先要矫正光轴,光轴校准了再考虑彗差的问题。检验物镜有无偏色好的光学系统应当能真实地反映物体的颜色,,对于有志于天体摄影的爱好者来说,更是要考虑物镜的色差矫正。一般的望远镜应该不会偏色,但是我们也发现不少种偏色严重的望远镜。望远镜的镜头上都镀有增透膜,好的还采取多层镀膜的方式来增强光线的透射与减少杂光。但是有些生产厂家镀膜质量很差,达不到镀膜应有的作用,反而造成了偏色。挑选物镜时,首先把物镜放在眼前去观察周围物体的颜色,与肉眼所见的反复对比后,确定它有没有偏色现象。一般来讲,镀膜反光为红色的物镜,容易偏绿色,镀膜反光为蓝色的物镜容易偏黄色。如果发现偏色,可以在物镜焦点后观察远处的景物,一看色彩有无变化,二看在物体边缘处,有没有出现彩色轮廓线,一些质量不高的镜头,看东西时长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别以为这样好看,它恰恰是色差的体现。这种方法不仅限于挑选天文望远镜,挑选双筒望远镜时同样适用,现在有不少仿造的俄罗斯望远镜看起来很漂亮,镀了又红有亮的膜,但用它观察物体时就会发现眼前似乎蒙上了一层青绿色,我们还发现过一台2000元的望远镜看东西严重偏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