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情绪
1、孩子情绪的发展特征孩子一出生就有了情绪,而且情绪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分化。孩子刚出生具有的这些情绪被认为是天生的,是遗传本能,这些情绪直接和孩子的生理需求满足与否相关,也被成为原始的情绪反应。情绪专家伊扎德的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的时候就有5种情绪,分别是惊奇、伤心、厌恶、最初步微笑和兴趣。同时,这些最基本的情绪也成为孩子日后更复杂、更高级情绪发展的基础。如果这些原始情绪的表达受阻们就会影响到孩子今后复杂、高级情绪表达能力的发展。科学研究表明适度的情绪表达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同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爸爸妈妈在确保孩子吃饱喝足以及安全舒适的情况下,看到孩子哭闹或表达其他情绪时,尽量不要阻止孩子,为孩子的情绪表达训练提供一片天地吧。

3、孩子对情绪的理解孩子最开始只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以为自己就是全世界,一举一动就可以操控整个世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适应外界的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发展心理学提出一个专有名词叫做“情绪的社会性参照”,这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和过程,充分显示了情绪的信号作用和人际通信交往功能,是情绪社会化的重要表现。相关研究表明,孩子们在一个陌生的、不能让自己有安全感的地方时,往往会从周围的成年人面孔上搜寻表情信息,然后再决定自己的行为。实验研究显示,7-8个月的孩子在房间里玩的时候,一个陌生的科研人员递给孩子一个玩具,孩子感到不知所措,通常这个时候孩子会抬头看看一旁的妈妈,在得到妈妈的微笑或点头回应后,孩子才安心地接过玩具。
